1574 東家老女(十五)(1 / 1)
她道:「民女琴藝有限,是以用歌來彌補,希望皇上不要怪罪民女這種取巧的小心思。」
皇上在聽歌時被歌曲所迷,自然不會覺出什麼。但是歌聲一止,他脫離了那種特殊心境,以他的智慧,哪還會看不出林聽雨這種小伎倆。是以林聽雨曲一停就立刻坦承道歉。
那皇帝不但不氣,反倒對她歌中表現出的意境分外神往,看着林聽雨的目光都跟着變得異常不已。
他心中難掩悸動,喃喃地嘆道:「女公子,真乃我南海國第一奇女子也。」說着他已經走到林聽雨身邊,伸出雙手握住了她的肩。
林聽雨微驚,趕緊退後了兩步。
皇帝的雙手懸在半空,人也呆在那裏,明顯是沒想到自己竟然會被一個女人這般爽快地拒絕。
林聽雨忙跪拜下去,坦承道:「皇上恕罪,林妮雖為女子,卻並不想困在後宮。」
林妮兒的願望可是要被許多人求婚,若是她被皇上收入後宮,誰還敢來向她求婚?這個願望還怎麼實現?
皇帝的臉色沉了下來,道:「你可知道朕自打登基以來,就沒有哪個女子膽敢違逆朕?」
林聽雨默了一下,道:「既然如此,皇上寵幸的無數女人之中,是否有誰能夠在皇上的心中永遠停留,始終不曾離去?」
「永遠停留?」皇帝喃喃地嘀咕了一句,不由得「呵」的無奈輕笑了一聲。是啊,他寵幸過無數女子,但這些女子在他看來,不過如衣服一般隨時可更換。他從不曾真正在意過哪個女子。
皇帝若有所悟,道:「你不想做一個在朕心中無法停留的女子,是這樣的嗎?」
林聽雨道:「民女不想將一生困於後宮的鬥爭之中。」
皇帝嘆息了一聲,幽幽地道:「是啊,你一身才華,與你那故事中的張儀、蘇秦這樣的男子相比半分也不差,若是留在後宮,你這一身的才華也只能用於後宮女子那些無聊的爾虞我詐之中。你起來吧,是朕不該輕視你這樣的女子。」
「謝陛下不罪之恩。」林聽雨道,站起身來,心下鬆了一口氣。
但,抬眼就見皇帝嘴角噙着幾分冷笑,看向自己的目光也帶了幾分寒意,林聽雨心中一突,怕不是這從來沒有誰敢違逆的皇帝根本就不會輕易饒了她。
便聽皇帝說道:「既然你不想困於後宮女子之斗,朕倒是想看看,你一身才華是可堪大用,還是只是紙上談兵?」
林聽雨道:「皇上有何吩咐,但說無妨,民女若是能夠做到,定當竭盡所能。」
皇帝道:「先前聽你講起那三國故事,裏面涉及到諸多用兵之策,想來你不但會講故事,更擅長用兵之術。你雖為女子,但若留在宮中,確實是大材小用。
早上的時候朕接到邊關急報,說是西邊戰事吃緊,朕正想着往西邊再派強兵,既然你有如此之才,朕當授你元帥大印,讓你掌管三軍,破掉西蕃國攻入我邊界內的強兵。
如何,你可敢接這帥印?」
林聽雨擲地有聲地道:「皇上有命,民女不敢違抗,自當接下這帥印,隨同大軍一起前往西部邊界。」
皇帝嘴角微微抽了一下,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林聽雨,心中無不驚訝地在想:「這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女子,居然就這樣接下了朕要授出的帥印?她是否知道西部邊關到底是什麼樣的情況?她是無知者無謂,還是胸有成竹?」
林聽雨倒也聽九皇子講過西部邊界的一些消息,據說那裏苦寒,如今又已入冬,應該更是寒冷非常,草木難以生長,食物緊缺。不然西蕃國不會年年到冬季就來騷擾南海國的百姓,儘可能多地搶奪糧食了。
不過,邊關的軍事情況以及西蕃國兵將的詳情,林聽雨卻是一點不知。
皇帝心中的驚訝只是一閃即過。在他看來,如果眼前這個女子是無知者無謂,那她就算是戰死在邊關也是她活該;若是胸有成竹,想來她到了邊關,多少能有一些作為。
西蕃國因為是遊牧民族,向來兵強馬壯,又因建國在苦寒之地,經常缺乏食糧,是以往往會在水草不繼的時候搶奪兩國邊界,無論是東泱國還是南海國,其與西蕃國接壤的地方都是不勝其擾。
只是兩國就算多施強兵之策,但是兵士的戰力仍舊難以與西蕃國相比。
那東泱國富庶非常,多數時候都會向西蕃國獻上大量的衣食物品,來求一方安穩。
可南海國遠不如東泱國富足,卻也必須向西蕃國獻上眾多的食物,若逢荒年,國內百姓都是苦不堪言,難以負荷。
南海國一旦交不出西蕃國索要的物資,那西蕃國的強兵就會突襲邊界,有時甚至還會連連攻克數個城池,搶奪百姓物資不說,還會掠走大量的年輕男子女人,賣到東泱國為奴。
今年入冬就是如此,西邊守將發來戰報,那西蕃國已經攻克了兩座城池,劫掠百姓不說,連誓死守衛西城的郡守劉安南都被他們掠走,要挾着皇帝拿食物去換。
眼見皇帝盯着自己不說話,林聽雨復又淡笑道:「陛下,既然陛下要將帥印交與民女,那民女可有個不情之請。」
皇帝道:「哦?什麼不情之請?」
林聽雨道:「昔日兵中之事,民女一概不曉,也不會去管。但民女執掌帥印之後,旗下官兵無論服飾還是行軍之法,以及訓練之道,都得由民女親自掌管。」
皇帝的眸子亮了起來,看來此女確實是胸有成竹啊!當下,他挑唇一笑,道:「好,朕就依你。明日班師回朝,朕就下旨,將你方才所提之事盡數寫入聖旨,那邊城守將自會悉數聽你調遣。」
林聽雨立刻跪下謝恩:「謝陛下隆恩。」
皇帝道:「你不憎恨朕將你派去那西北苦寒之地?」
林聽雨道:「民女感謝皇上知遇之恩。」
「知遇之恩?」皇帝聲音變得有些悠長,「那你覺得,我和老九比起來,誰對你的知遇之恩更重些?」
1574 東家老女(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