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6再到鴻福樓(1 / 1)
蘇青鸞一看梁掌柜這反應,就知道這胖大叔雖然信裏面沒說,不過到底還是對自己「失蹤」這麼長時間還是頗有微詞。
當然,這種程度與其說是「不滿」,不如說是「怨念」更為恰當。
蘇青鸞見狀連忙狗腿的蒼蠅搓手上前去:「梁叔,是我呀,我是蘇青鸞!」
「哼,不給你去信你是想不起來我這個梁叔的。」
「哪兒能呢?」蘇青鸞一連串地陪着不是,從懷中把兩套最大號的手套拿出來:「這是我借着家母的『花』獻給您這位大佛,雖然不是啥名貴物件兒,勝在好用!」
梁掌柜低頭一看,卻是兩雙十分厚實的棉手套。
這棉手套之前他也有所耳聞,但是因為聽說得比較晚,楊氏那邊的訂單都已經排到了好幾日之後,再加上樑掌柜本身也不差那一件半件的保暖織物,所以也就不太着急。
不過他倒是沒想到這在樂豐縣都十分緊俏的棉手套是出自蘇青鸞母親之手。
畢竟梁掌柜也不是真的多麼生蘇青鸞的氣,再加上看她還帶着「禮物」,便哼笑一聲:「算你還有良心,知道不空手來。」然後美滋滋地戴上手套試了試。
蘇青鸞畢竟也同梁掌柜有了一定的交情。雖然沒有用尺子量過,不過對於他的身型還是有相當程度的了解。
因此蘇青鸞選擇的是兩雙最大型號的手套——因為梁掌柜雖然手指長度不是最長,不過手掌肥厚,所以最大型號的手套對他來說是剛剛好。
「您看,這手套是不是正好?」蘇青鸞笑眯眯,「您說我要是心裏不惦記梁叔您能隨便挑選一雙手套就正好麼?」
千穿萬穿馬屁不穿,蘇青鸞決定無腦馬屁輸出,讓眼前這位炸毛大叔儘快順毛。
梁有道很顯然對蘇青鸞選中適合尺碼的手套這一點很受用,也不陰陽怪氣拿鼻子哼她了,又變成笑眯眯的樣子了。
「好啦好啦,」梁有道拍了拍蘇青鸞的肩膀,「過來看看蟹子。」
蘇青鸞雖然也想要吃蟹子,不過想到之前腦海裏面構思的事情,於是對梁有道說道:「梁叔,咱們先去後廚,我先把面和好。」
梁有道聞言笑問:「怎麼,又想出什麼新的鬼點子了?」
蘇青鸞笑道:「新點子倒也不至於,倒不如說是改良店裏現有食物的外形。」說着蘇青鸞俏皮地朝着梁掌柜眨眨眼睛。
梁有道雖然整日笑嘻嘻地看上去很好說話,到底是從商多年,蘇青鸞這話一出口,他就明白了未竟之意。
同現在的很多商品一旦換包裝就會漲價或者減少重量變相漲價一樣,蘇青鸞這個提議很明顯就是意在「漲價」。
於是他有些好奇道:「不知道青鸞想要『改良』什麼食材?」
蘇青鸞笑道:「我先賣個關子,只能說是同麵食有關。」
「好,我倒要看看你這小鬼精靈能玩兒出什麼花兒來。」梁掌柜也呵呵一笑,跟着蘇青鸞往後廚走去。
現在已經是午時,後廚一片忙碌,只有零星一兩個灶台沒有被使用——當然,後廚「火力全開」的時候也不多,只有到了每年特殊年節客流高峰的時候,才會把所有的爐膛都啟用。
大家都忙着,包括許遠威看上去也比尋常火氣更大,只匆匆和蘇青鸞打聲招呼就忙去了。
蘇青鸞卻也不着急,自顧自淨了手開始和面。
雖然蘇青鸞沒弄出太大的動靜,不過離得比較近的小幫廚還是注意到,蘇青鸞和面同別家的不同尋常之處。
「蘇娘子,為何要在面里加入這許多鹽巴?」旁邊的小幫廚恰巧看到蘇青鸞加入鹽巴,而且還不少,於是好奇問道。
「因為這樣可以讓麵湯餅更加具有延展性。」這時代的麵條還被叫做「湯餅」,這讓蘇青鸞有些不習慣。
畢竟單純從外形上來說,比起「湯餅」,還是「麵條」更加形象不是麼?
蘇青鸞所在這個位置處於廚房的一角,而且下面的爐灶沒有開火,所以相對而言比較「冷清」,這樣十分方便她的操作。
很快,麵團和好了,蘇青鸞把它用一隻大盆倒扣在上面看向梁有道:「梁叔,咱們也許久不見了,嬸子身體怎樣,聽說她」
兩人一邊拉着家常,一邊朝着二樓走去。
閒聊天的時間過得很快,再加上樑掌柜本身十分健談,便更是如此。蘇青鸞不過覺得隨便聊了幾句,半個時辰就這樣溜走了。還是之前蘇青鸞讓小廝幫忙到時間提醒她,不然麵團鬆弛過頭她都不知道。
大概是鴻福樓後廚的灶房好多爐膛一起開工,再加上有十幾二十來號人在後廚忙前忙後,使得整個空間的溫度比起一般的灶房要高出許多,所以麵團鬆弛的情況比蘇青鸞最開始認為的還好。
原本把麵團分割成小份擀成麵餅刷上油之後還需要再度鬆弛一會兒,這下子倒反而不需要了。
於是蘇青鸞在灶房的一角開始抻面。
最開始她的動作幅度比較小,而且手中的麵餅看上去也似乎平平無奇,所以並沒有引起什麼注意。
然而隨着蘇青鸞雙臂抖動的幅度越來越大,麵餅被慣性拉扯得愈發細長,最終在案板上面發出「啪」的響亮的一聲,如鞭子抽動,終於引起了近旁幾人的注意。
最開始,沒有人知道蘇青鸞在做什麼。
這也難怪。因為這個時代雖然有「湯餅」「冷淘」這種被現代人慣常稱為麵條的麵食,不過基本上都是用各種各樣的糧食磨成細粉、揉成麵團、擀成麵餅,再切成細細的麵條。
而如同蘇青鸞這般直接把麵餅扯細的,大家卻是第一次看到。
尤其是每一次拉扯,蘇青鸞都會讓長長的面「棍」在案板上發出響亮清脆的一聲,聽上去十分振奮人心!
於是雖然大家手中都忙着走不開,但餘光卻不停朝着蘇青鸞這邊飄過來。
而許遠威也是漸漸把爐灶換到了蘇青鸞旁邊。這樣雖然他手上還是要忙着炒菜,但是卻可以不耽誤用餘光看蘇青鸞抻面。
蘇青鸞倒也沒有藏着掖着——不如說,她正是想要大家最好是連這種「誇張而醒目」的抻面姿勢也學會。
畢竟在這種抻面尚且算作「新鮮事物」的年代,「抻面」製作的過程本身,對於很多人來說都算是一項吸引目光的表演——周圍的幫廚都在忍不住偷瞄就是最好的證據。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www.dubiqu.com。筆神閣手機版閱讀網址:
466再到鴻福樓